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向全球组网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此次发射任务,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上面级实现“一箭双星”直接入轨,两颗卫星属中圆轨道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有效载荷性能有较大提升。卫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此次发射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的一次重要任务,对于确保全球组网建设顺利实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2012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指标稳中有升,满足10米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性能优于承诺指标。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经过不断努力,现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体系,完成初期市场培育,正在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呈现出快速发展局面。目前,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性能、价格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累计销量超过800万片,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气象预报、地理测绘、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行业和大众消费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向智能手机的国产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已经面市,北斗应用市场规模即将进入千万量级。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正在联合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为我国提供广域米级/分米级、区域厘米级实时定位服务。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根据“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与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国际组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促进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广泛开展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同美GPS、俄格洛纳斯、欧伽利略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等卫星导航领域合作,与美联合发布了卫星导航合作声明,与俄签署了卫星导航合作备忘录、北斗与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与欧完成北斗与伽利略系统频率协调。深度参与国际卫星导航组织活动,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积极参加和支持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工作,持续面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卫星导航国际教育培训,倡导和推动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监测与评估合作,为全球用户提供各大卫星导航系统运行服务信息。积极融入国际标准推进北斗国际化,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ICAO)、国际海事(IMO)、移动通信(3GPP)等国际组织相关标准,北斗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取得国际海事应用合法地位,被国际民航组织认可为核心星座并启动相关标准编制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可成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应用,举行“北斗行”海外推广活动,开展北斗/GNSS应用演示和体验,让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北斗、应用北斗,感受北斗系统特色与优势;面向全球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卫星导航领域重要会议。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6次飞行。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